主持科研项目:
1. 2002-2003年,2002年度陕西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秦岭北麓果林带近45年气候变化分析”。 2. 2004年-2006年,2004年度陕西师范大学校级重点科研究项目:“历史时期以来渭河流域主要城市选址和建设发展对于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利用研究” 3. 2011年-2013年,2010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GK201002015):“气候变化对陕西省经济作物物候影响研究” 4. 2008年-2009年,2008年度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J008):“ 渭河平原历史上的寒冻灾害及其社会影响” 5. 2011年-2014年7月,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1AZS009):“历史时期汉江上游极端性气候水文事件及其社会影响研究” 6.2017-2018.12,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2017JM4026):“秦岭南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变化时空特征、影响与有效利用研究” 7. 2018-2021.1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8YJA770021):“气候变化视角下明代人口大量死亡事件时空特征与原因分析研究” 发表的主要科研论文:
[1] 殷淑燕,刘玉成,许文慰. 四川大头茶幼龄种群个体及构件水平上的自疏研究 [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01:59-66. [2] 殷淑燕,刘玉成. 大头茶构件种群生物量及叶面积动态 [J]. 植物生态学报1997,01:85-91. [3]殷淑燕,黄春长,延军平. 陕西渭北旱塬近43年气候暖干化研究 [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01:123-126. [4]殷淑燕,黄春长,延军平,董婕. 气候变暖对渭北旱塬降水量的影响 [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04:115-118. [5] 殷淑燕. 论中国户籍制度改革 [J]. 人口研究, 2000,06:59-62. [6] 殷淑燕. 近40年秦岭南北地区气候变化及与El Nino/La Nina事件相关性分析 [J]. 山地学报, 2002,04:110-113. [7] 殷淑燕. 中国老年男性红细胞压积正常参考值与海拔高度的曲线模型分析 [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3,23(04):16-17. [8] 殷淑燕,张佩丽. 近46年ElNino/La Nina事件与渭北旱塬气候相关性分析 [J]. 干旱区研究, 2003,20(02):53-56. [9] 殷淑燕. 关于《自然地理学》教材中地带性及植被图例问题的探讨 [J].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5,22(01):121-124. [10] 殷淑燕. 论土壤分类系统与高校自然地理学和土壤地理学学教学 [J].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5,22(01):121-124. [11] Yin Shuyan,Huang Chunchang,Li Xinyang. Historical drought and water disasters in the Weihe Plain[J] .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05, 15(1): 97-105.(历史时期渭河中下游平原水旱灾害,地理学报,中文版) [12] 殷淑燕,黄春长,论关中盆地古代城市选址与渭河水文和河道变迁的关系[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5(1):58-65 [13] 殷淑燕 黄春长. 黄土高原苹果基地土壤干燥化原因及其对策,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19(2):76-80 [14] 殷淑燕,黄春长,仇立慧 等, 关中地区历史时期蝗灾统计及其影响浅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20(5):159-162 [15] 殷淑燕,黄春长,仇立慧,贾耀锋. 历史时期关中平原水旱灾害与城市发展[J]. 干旱区研究, 2007,24(1):77-82 [16] 殷淑燕, 黄春长. 两汉时期长安与洛阳都城水旱灾害对比研究[J]. 自然灾害学报, 2008, 17(4): 66-71 [17] 殷淑燕,黄春长. 唐代长安与洛阳都城水旱灾害对比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11): 78-83 [18] 殷淑燕,王海燕, 王德丽, 黄春长. 陕南汉江上游历史洪水灾害与气候变化[J]. 干旱区研究,2010,27(4):522-528 [19] 殷淑燕,张钰敏,李美荣,王海燕.气候变化对洛川苹果物候期的影响.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6):86-90,95 [20] 殷淑燕,黄春长.汉江上游近50a 来降水变化与暴雨洪水发生规律[J]. 水土保持通报,2012,32(1):19-35 [21] 殷淑燕,黄春长,查小春.论极端性洪水灾害与全球气候变化-以汉江和渭河洪水灾害为例,自然灾害学报,2012,21(5):41-48 [22] Zhang, Y.Z., Huang, C.C., Pang, J.L., Zha, X.C., Zhou, Y.L., Yin, S.Y., Wang, J., 2012.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modern flood slackwater deposits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Hanjiang and Weihe River valleys, China.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282, 184-191 [23] 殷淑燕,孟婵,黄春长.汉江上游与黄河晋陕峡谷历史大洪水对比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27(7):96-101. [24] 殷淑燕,任利利,黄春长.ENSO事件对汉江上游暴雨洪水影响的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22(8):1096-1102 [25] Chun Chang Huang, Jiangli Pang, Xiaochun Zha, Yali Zhou, Shuyan Yin, Hongxia Su,Liang Zhou, Jianchao Yang,Extraordinary hydro-climatic events during the period AD 200−300 recorded by slackwater deposits in the upper Hanjiang River valley, China[J].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2013,(374): 274-283 [26]Jin Junfang, Yin Shuyan, Yan Junping. Symmetry and tendency judgment of Ms≥8.0 strong earthquakes in Chile.Geodesy and Geodynamics. Geodesy and Geodynamics,2014, 5 (1): 34-40. 主持教改项目:
2011-2012年,2011年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教材建设项目:植物地理学教材建设
出版教材:
殷淑燕 主编,《植物地理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年3月第一版。ISSN:978-7-03-033603-3,31万字
出版专著:殷淑燕 等著,《历史时期以来汉江上游极端性气候水文事件及其社会影响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 ISSN:978-7-03-044326-7,42.5万字。
获得的表彰/奖励:
[1] 2002年陕西省政府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环境脆弱变化与西部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第八完成人 [2] 2003年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在自然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第二完成人 [3] 2005年,作为主讲教师之一的《自然地理学》课程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4]2007-2008学年度校级教学质量优秀奖 [5] 2008年度、2011年度考核校级优秀 [6] 2009-2010学年校级教学实习优秀实习带队教师 [7] 2009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气候环境变化和灾害对陕西省苹果生产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第四完成人。 [8] 2014年荣获校优秀共产党员 [9] 2014年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5年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叁等奖:“中国人血液检查参考值与地理因素的关系”,第七完成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