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

孙根年

性   别

出生年月

19613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教授(博导)

电   话

029-85310525

学   位

硕士

电子邮箱

gnsun@snnu.edu.cn

通信地址

陕西师范大学99号信箱

研究方向

旅游经济分析及危机管理


个人简介


孙根年,陕西西安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旅游管理教学研究。兼任教育部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中共陕西省委理论讲师团特聘专家,西安市科技决策咨询委员,陕西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软科学基金、教育部教学改革基金共13项。出版教材和学术专著5部,发表科研论文310余篇引用2500篇次有关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陕西省科技技术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陕西高校科技进步2项,2011年被授予教学标兵光荣称号,2012年获得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2015年获得陕西省教学名师称号。在2004-2015年《我国旅游学术共同体的发展格局与分类评价》(张凌云)报告中,为中国旅游TOP 100论文作者第3名,得分45.47;在《高被引频次的旅游文献影响力分析》(汪德根)报告中,被评为高被引核心作者前10人,被核心期刊论文引用率为40%。在2015年和2017年《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排行榜研究报告》中,分别为《管理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第9名和第13名,总分787分。

 


学术研究


研究工作简介:

跨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着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性前沿研究,在旅游管理、经济数学模型、环境评价和课程改革研究等方面均有所建树,主要学术贡献如下:

 (1)关于生态旅游的研究,国内较早提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概念(1994)建立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模式(1998),提出了深层生态旅游开发的概念(2005),倡导通过景区环境美化、生态文化展示与社区参与建设新的世外桃源。

 (2)关于旅游本底趋势线研究,1998年独创性提出了旅游本底趋势线理论,并发现了本底线的“晴雨表”功能和预测功能;2005年又对本底线理论进行了完善,并用于SARS对我国旅游和交通运输的后评价研究,近年来开展国际关系及重大事件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以及高分辨率旅游危机后评价研究,有关成果在国内权威刊物发表,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3)关于旅游竞争力的研究,较早提出“旅游市场竞争态模型(2002)”,旅游业景观资源、名牌景点与财务业绩的空间错位,探索了“旅游业的区位开发与区域联合开发”,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测评研究》。

 (4)关于生态环境评价研究,坚持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西部林草植被生态服务价值测评》等课题,在《生态学报》、《山地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有关成果获得2005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5)提出环境学习曲线的概念,以此为基础开展节能减排分析和产业的绿色距离与绿色贡献测评研究,相关成果在《统计研究》、《环境科学研究》、《资源科学》等刊物发表。

近年来主持完成的科学基金项目:

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新时期国内旅游的抗周期性及经济效应研究,项目编号:12BJY1312.

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测评及提升战略研究,项目编号:03BJY0088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西部林草植被生态调节功能与生态服务价值测评研究,项目编号:40271052

4.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日韩东盟六国入境我国旅游与进出口贸易的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2YJA7901153.

5. 陕西省软科学基金项目:旅游开发带动汉江走廊经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09KRM013

6. 陕西省社科联重大理论问题项目,陕西红色旅游资源-产品创新与扶贫效益测定研究。

代表性的学术论著:

1. 1987年来台海关系变化对台湾入境大陆客流量的影响. 地理学报,2009,64(12):1513-1522

2.美国台海政策的两面性与旅游互动的反对称性. 思想战线,2010,(3):117-121

3. 大国优势与中国旅游业的高速持续增长. 旅游学刊,2008,23(4):29-34

4. 20年来中美关系及危机事件对双向旅游互动的影响. 旅游学刊, 2009,24(5):5-11

5. 从周边国家到我国沿边省区入境旅游的O-D对接关系. 旅游学刊, 2010, 25(4):34-38

6. 基于本底趋势线的秦俑馆旅游危机后评价研究[J].地理科学,2008,28(1):107-112.

7. 基于本底线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客流量预测[J].地理研究,2008,27(1):65-74.

8. 论旅游危机的生命周期与后评价研究. 人文地理, 2008, 25(1):34-39

9. 西安旅游气候舒适度与客流量年内变化相关性分析[J].旅游学刊,2007,22(7):34-39.

10.25年来秦俑馆旅游生命周期与结构变化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7,30(2):283-288.

11. 楼观台森林公园深层生态旅游开发的模式探讨[J].山地学报,2006,24(6):727-733.

12.论体验旅游的理论架构与塑造原则. 社会科学家, 2006,(6),115-119.

13.2003SARS对我国铁路客运量的后影响评价. 铁道学报, 2006,28(6):28-34

14.新世纪中国入境旅游市场竞争态分析. 经济地理, 2005,25(1):121-125

15.--人“三理和谐”与复杂地理问题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5,21(1):13-16

16.论旅游业的区位开发与区域联合开发. 人文地理, 2001,16(4): 1-5

17.课程体系优化的系统观及系统方法. 高等教育研究, 2001, 22(2):86-90

18.物质-能量-信息(MEI)的转化与人类可持续发展.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15(8): 50-56.

19.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开发模式研究. 资源科学, 1998, 20(6): 40-44.

20.我国境外旅游本底趋势线的建立及科学意义. 地理科学, 1998,18(5):442-448

21. 孙根年 主编,地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科研教学获奖情况:


1. 2001年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2. 200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3. 2004年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4. 2006年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5. 2011年陕西师范大学教学标兵称号

6. 2012年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

7. 2015年陕西师范大学首届教学名师

8. 2015年陕西省教学名师